最后修订:
2020-12-11 14:25

摘要:……

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演出设备朝数字化发展

由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和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共同主办的“文化与科技融合研讨会”10月14日在京举行。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文章为会议发来贺信。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副司长王丰在主持研讨会时表示,会议旨在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与科技融合方面的经验,提出进一步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为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来自文化主管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文化科技企业的专家学者围绕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本版在此摘发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于平(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
    作为文化部的科技主管部门,我们的工作要强调四个意识。第一,引擎意识。李长春同志在谈到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发展中的十大关系时,在两个方面用到了“动力”和“引擎”的概念:一个是体制改革,一个是科技进步。他指出“要把运用高新技术作为推动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和传播能力的新引擎。”所以,文化科技工作首先要树立的就是引擎意识。引擎意识实际上是要通过加快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使科技发展对文化建设不仅起到支撑、提升的作用,还能发挥驱动和促进的作用。
    第二,前沿意识。科技和文化的交流由来已久。我们的文化史、艺术史从来都不缺创新,而且很多创新都是由科技进步触动、有科技因素融贯进来的。我们现在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创新。中央领导同志在谈到加快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时提出,要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催生新的文化业态,拓展文化发展的新领域;要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新体系,努力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要充分运用高新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加快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文化传播体系和创新体系,切实增强文化传播力和文化感染力。因此,在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确立前沿意识。要密切关注与跟踪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前沿,关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高端创新作用,关注它对于文化建设发展的驱动和引领作用。
    第三,桥梁意识。文化与科技现在还是有很明确界限的,桥梁意识就是要发挥融会贯通的作用。很多人在提出由文化大省转变为文化强省的时候,对科技的作用关注得并不够,只是强调要把资源转变为创新的产品。因此,作为文化科技职能部门,确立桥梁意识很重要,要发挥融会贯通的作用,促进文化与科技之间的沟通与融合。
    强调桥梁意识,还有另一层含义。高新科技的舞台技术和中国传统的舞台艺术观念在某种意义上还有一定的抵触。在一些人看来,这种抵触是为了维护艺术本体。实际上,任何艺术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艺术的本体是经由无数个具体阶段贯通发展而来的。新的环境出现,也在逼着本体发生变化。谭鑫培当年演出时,舞台照明还不发达,他更注重的可能是唱功,而梅兰芳、周信芳则会强化动态的表演,同时也把行头和砌末设计得更加漂亮。从接受的角度来说,也是这样。有的传统程式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是为了便于当代人的理解,否则就容易产生歧义了。所以,科技的进步,不会影响艺术本体,而是要使本体发生变化。要通过新兴业态来促进传统业态的发展。
 第四,平台意识。平台意识就是要发挥承载和服务的作用。为了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2009年,我们设立了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今年,又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启动实施了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为文化科技的发展搭建平台。作为职能部门,今后,我们要努力寻找更多的工作方式、工作机制,促进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并且结出硕果。 
    韩永进(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司长)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10年来,我们的文化理论与实践产生了3次飞跃。文化的地位得到了极大提升。7月23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又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近年来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理论的一个集大成。在讲话中,总书记提出了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命题,要求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提高文化企业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这是总书记第一次提出这个命题。
    近年来,面对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人们思想这4个方面的巨大变化,党中央、国务院特别强调要在文化建设中大力推动创新,并就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做出了一系列论断。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兴文化业态,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创新体系。李长春同志指出,科技进步与体制机制创新一样,是加快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特别强调要正确认识文化与科技的关系,把运用高新技术作为推动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和传播能力的新引擎,并就加快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提出了具体要求。刘云山同志提出要运用科技手段增强文化表现力,促进文化产业升级;要推动文化领域的科技创新,积极推动文化领域的科技研发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文化企业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加大技术要素在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刘延东同志强调,宣传文化战线要紧紧抓住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强与科技界的沟通、联系与合作,加快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运用现代科技抢占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中央相关的文件里,也就文化与科技融合提出了具体要求。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决定》提出,要运用先进科学技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积极运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的文化创作、生产和传播模式,加快技术设备更新,统一技术标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积极推进文化与经济、科技融合发展,大力提高我国文化自主创新能力。《纲要》专门有一段指出,要加快科技创新,加快文化领域核心技术的研究,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和手段,推动文化业态更新。2009年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和相关文件明确了文化科技发展的目标、目的、方向、原则以及路径,为我们下一步做好文化科技工作特别是促进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理论武装。
    作为政策法规司的工作者,特别是曾经在文化科技领域工作过的同志,我觉得文化部的科技工作有以下几个切入点:
    第一,文化科技理论的研究。文化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不仅要做好一般性的文化工作,而且要当好党中央、国务院在文化工作方面的参谋助手。从这个层面来说,我们要当好文化科技领域的参谋和助手。对于重大的文化现象、重大的文化科技现象、重大的理论判断,我们要加强研究,提出思想。第二,找准思路。我们要加深对艺术规律和科技规律的认识,找到艺术规律和科技规律的结合点。 
    第三,找到具体的工作抓手。文化和科技融合是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将观念变思路、思路变项目,项目落实到人,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让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加快进程。
    李明(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副总裁)
    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原是深圳一家有30年历史的国有企业,曾致力于IT产业的发展。2007年,当时的华强集团将所属的七八家科技型企业融合在一起,新组建了一个产业集团。经过反复讨论,定名为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并确定了以文化为核心、以科技为依托的核心理念。这一思路得到了各部门的肯定,也让我们一下子感觉到找对了一条路,这条路比原来单纯在IT行业里发展宽了很多。
    从我们自身的实践来看,文化产业与文化科技的融合要做到三点:
    第一,人才融合。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可以说是一群科技人在从事文化产业,领导层中有90%以上的人出身于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等专业。不过,在华强的6000名员工中,也有大量从事文化产业——包括电影、电视、动漫、演艺、创意、主题公园经营等各个领域的专门人才。所以说,文化与科技的融合,首先要有人才融合。人才不融合的话,科技专业出身的人从事科技工作,文化行业的人从事文化工作,最终生产出来的要么还是传统的文化产品,要么还是传统的科技产品。而高度的人才融合,则意味着企业或者产业从主观上就开始融合在一起了。
    第二,产业融合。产业不融合,科技是科技、文化是文化,文化与科技融合不起来,就像水和油一样,即使放在一起,也是两种液体。而产业融合了就了不得。据报道,美国的文化产业产值在GDP中占到了20%。在美国,高度发达的科技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这种推动是自动、自觉的。在中国,政府部门正在有意识地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的融合,这让我们感到很兴奋。现在的华强集团除了有20多个公司,还设立了一个研究院和一个设计院。研究院紧紧围绕文化产业的需求开展研究,研究人员的专业、创意都是直接面向文化生产的。
    第三,市场融合。从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层面来讲创意创新,更多是指创造出原先没有的东西、没有的门类。比如说电影《阿凡达》,是第一次运用3D技术成功地拍摄了一部影片,实际上创造了一个新的品种。作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企业,我们在项目运作中首先瞄准科技再进行文化包装,然后作为一个整体的创意销售出去。市场融合之后,新兴的文化科技产业发展是非常迅速的。
    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可以借助于很多国粹的东西,外国人看起来很新鲜。但要真正融入他们的文化理念,变成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还要符合国际规则。迪斯尼产品包含了一套文化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它们能进入世界各地,是因为背后有很强的一套科技在支持。华强现在卖产品,也是把设备和文化内容结合在一起输出,而靠的是产品背后的科技含量。
    通过人才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我们把这个产业做活了。我们感觉到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前景非常大,而且把中国文化产业从低端提到很高的层面上,让我们很多的企业从低产值卖到了高产值。